主页 > imtoken冷钱包官方版 > 干货分拣 | PCTA圆桌派:中本聪vs比特币,公链信仰谁?

干货分拣 | PCTA圆桌派:中本聪vs比特币,公链信仰谁?

imtoken冷钱包官方版 2023-08-04 05:11:55

6月6日晚,PCTA圆桌组在微信群“穿越牛熊精英团队”中举办了首场活动。团内外700余人参与圆桌分享。

PCTA圆桌会议是公链技术联盟和区块链研究院联合打造的全新在线访谈栏目。它不同于单个在线访客的共享形式。分享过程中,PCTA圆桌的特邀嘉宾和飞行嘉宾,经常会出现不同观点的激烈碰撞,为参会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方向和灵感。

首场圆桌晚会邀请了三位特邀嘉宾:Random Captial合伙人刘毅、万链全球副总裁李妮、NULS联合创始人冉晓波。还有两位飞行嘉宾:星云链联合创始人王冠、YOYOW创始人白才。

简单介绍一下嘉宾的背景:

刘毅:Random Capital合伙人,清华大学硕士,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专家,20多年资本市场投资经验,早期比特币投资人。

李妮:万链全球副总裁,万方区块链孵化器联合创始人,万方区块链基金全球合伙人,区块链新金融实验室副秘书长,中国电子商务区块链专委会专家委员,2018中国区块链3.0 赋能实体经济中的 50 人。他拥有北京大学学士学位和英国杜伦大学计算机科学优秀硕士学位。

冉晓波:NULS联合创始人&社区负责人,国内早期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参与者,长期从事区块链技术和项目前景研究,负责NULS社区治理研究和运营,负责多个区块链项目顾问。

皇冠:星云联合创始人,NEO联合创始人,OpenIP创始人,Bitclub联合创始人百度比特儿是谁创始人,连续区块链创业者,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白菜:YOYOW创始人,HelloBTS创始人,区块链行业资深参与者。

本期主持人,资深区块链作家冯庆平先生就“中本聪vs比特币,公链的信仰是谁?”这个话题提出了五个问题。对话,贡献了以下极其精彩的答案:

百度比特儿是谁创始人

冯庆平:本次PCTA圆桌问题,是从最近BSV的热潮开始的。众所周知,BSV 的暴涨主要是因为它与比特币创始人中本聪的联系。虽然中本聪离开了,但他仍在影响着比特币。币和分叉币,这种现象在其他区块链网络中依然存在。我们想问一下,作为区块链网络,面对创始人和他的团队,以及网络自由之路的选择,你相信比特币还是中本聪?

随机刘毅:我从2013年初开始看白皮书,然后开始参与比特币。那时,中本聪已经离开社区两年了。我们要强调的是,中本聪在很早的时候就自愿和有意识地离开了比特币社区。那么他为什么离开,可能有各种解释,但必须存在一个因素,那就是他不想承担像比特币社区精神领袖这样的角色。

他为什么这么认为?当然,这与密码朋克思想和去中心化思想有关。他明白,偶像崇拜其实是植根于我们人性的深处,是一种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性。

我们智人击败了尼安德特人、直立人、丹尼索瓦人和其他人,因为我们能够讲故事,相信故事,我们能够为一个虚拟的想法组建一个团队,甚至拼命战斗。人性。

换句话说,我们智人力量的源泉在于我们的信仰,但信仰有时也是人类苦难或灾难的根源。从中本聪和其他密码朋克的角度来看,我们不想依赖个人或组织,而是通过密码学保证的网络,事物的发展方向由整个社区决定。

所以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其实很简单,因为中本聪已经不在了。那些解释中本聪甚至冒充中本聪的人,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中本聪的初衷。,因为如果中本聪愿意承担精神领袖的角色,那么他就没有必要离开社区。

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我们的信仰应该是比特币本身,而不是创始人。

Wanchain Lini:中本聪是谁?这个问题重要吗?我想相信中本聪,但我也不认识他的老人,我什至找不到他的LinkedIn简历。如果说“高人”不确定比特币网络能否如愿成功,选择隐瞒真实身份,但今天在比特币大获成功后,中本聪依然选择不露面,这充分证明了“他”或“她”是一个真正伟大的角色。

中国有句名言:“大隐于城,小隐于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现在跳出来说自己是中本聪的那种,我基本不信。由于中本聪选择淡化个人在项目或社区中作为“领导者”的地位和作用,我认为这个话题自然有了新的话题。明确的答案。我也选择相信比特币,但如果我能确定谁是真正的中本聪,我还不如和他一起去。

百度比特儿是谁创始人

NULS冉晓波:说点个人看法。我认为共识是公链的核心价值。虽然共识分叉时有发生,但原则上比特币的共识始终是目前最大的。比特币之所以是所有公链的佼佼者,我认为缺一不可的就是中本聪的神圣。如果神圣变得不再神圣,这对共识来说将不是一件好事。

正是因为中本聪的神秘,比特币才拥有最强的抗脆弱性。比特币的成功是进化规律,而不是中本聪。比特币本身的共识是非常稳定的。BSV大涨是基金炒作,散户跟进行为是切一波。共识基础。比特币不应该受到任何个人的太大影响。如果一个人在公链项目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那么它会伴随着更强的脆弱性。

冯庆平:第二个问题,区块链网络的魅力之一来自去中心化带来的颠覆性变化。然而,即使是比特币网络一开始也是中心化的,中本聪一个人挖了它。投币一年后,我享受了机会,现在它似乎是一笔巨大的区块链资产。我们的问题是,作为一个中心化的创始人和他的团队百度比特儿是谁创始人,网络中的职责和使命应该由什么权威来定义,其性能的生命周期与区块链网络发展的交互轨迹是怎样的,是否存在一个合乎逻辑且自洽的退出机制?

Wanchain Lini:其实这个问题不应该仅仅从区块链的角度来看,而应该从更广泛的业务逻辑来看。一个项目的创始人对项目的成功有多重要,或者说他应该把项目领导到哪里,至少我们现在看的大部分传统商业逻辑,我们看到的领导者更多是一个人的重要性。

可能我的观点不一定正确,可能很多人也持有不同的观点。但是让我先把它扔掉。我认为一个项目的领导者在项目的早期甚至中期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从一些传统业务和项目的成功经验中看到的。

包括从现在的区块链世界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和第一个问题有关。虽然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比特币和中本聪的关系,但其实大家也不可否认,核心灵魂人物 V 神和 BM 的重要性在以下一些从 ETH 到 EOS 的区块链项目中是不言而喻的。

在传统世界中,我们看的是 BAT。最初的BAT很火,但是很明显这两年大家都知道,百度在走下一个非常大的下滑坡,而阿里巴巴和腾讯则相当于一枝独秀。原因其实很简单。在BAT的三位创始人中,很明显,李彦宏对大局的掌控力、驾驭能力和对大局的判断力都弱于马云和马化腾。因此,百度最近的发展,大大落后于腾讯和阿里巴巴。

纵观区块链世界的项目进展,BM从BitShares出来后去了steem,从steem出来后去了EOS。EOS现在的发展还是很好的,但是同时看之前的比特股和steem,发展也不是特别好,至少我个人是这么看的。因此,充分证明一个项目的灵魂或领导者对项目有非常大的带动作用,尤其是在前期和中期。

所以简单来说,我认为一个项目的创始人和灵魂,包括他的团队,都是对项目投资者和社区负责的。我认为他们有责任和义务。在项目前期,包括中期,带领项目走上正常、健康、有序的发展道路。至于怎么戒,我也没有特别好的答案。我认为至少项目组的核心成员有责任和义务将项目进行下去,至少要走正式的道路。

百度比特儿是谁创始人

星云链冠:我想就这个问题发表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我同意李老师的意见,但是我觉得这里可能有问题。我们需要关注创始人和一个项目最终会形成什么样的关系。创始人完成了一个项目早中期的定向领导,聚集了资源之后,他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认为一个项目不仅是一个区块链项目,也是一个互联网项目。它的成功最终取决于创始人能否成为系统的能力。

它仍然是BAT的例子。我认为这特别有趣。事实上,让我们来看看。不管是阿里还是腾讯,其实都是创始人的能力,最终变成了系统的能力。我们知道他们有两个网络,腾讯拥有用户的社交网络,阿里拥有金融、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网络。

但是让我们再看看百度。可惜,百度有什么?在系统能力层面,百度其实并不具备将创始团队的能力转化为系统的能力。这是我的意见。也就是说,区块链项目也不例外。一个项目要想长期发展,就必须从创始人和创始团队的能力转变为系统的能力。

随机刘毅:这个问题涉及到两个基本概念,一个是什么是去中心化应用。我将区块链的创新分为平台和应用。比如比特币虽然是一条公链,但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电子货币,也就是一种应用。

以太坊没有特定目的,它是支持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它是一个平台。为什么我们反复谈论去中心化,为什么去中心化很重要?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 A16Z 的合伙人 Chris Dixon,他写了一篇名为《为什么去中心化很重要》的文章。

他解释说,无论是加密协议还是互联网的应用,他的核心都是网络效应。网络效应意味着用户和用户越多,服务本身就会变得越好。

例如,在交易所,参与的人越多,交易深度和流动性越好,作为交易所的吸引力就越大。包括互联网服务,无论是谷歌、百度还是腾讯等都是一样的,其核心是网络效应。

为什么要强调去中心化,因为在互联网巨头的早期,它也是一家小公司,他会千方百计让大家进来使用,给大家各种支持。但是,当规模越来越大,足以产生足够大的网络效应时,这些互联网巨头都是上市公司,各有各的目的。与两端的服务商挤在一起,继续在这个系统中占据越来越多的收入。

Chris Dixon 和其他思想家认为只有加密协议才能改变这一点,因为它是共同构建并最终共享的。加密协议本身,他定义了一个有效的市场,或一个平台本身。早期的问题是没人用,网络效应很差,所以我们只好千方百计让别人用,包括用代币来提供激励。

百度比特儿是谁创始人

比如比特币在2009年推出后,两年几乎无人问津,很少有人使用。我们刚才说中本聪自己挖了100万。这是无奈之举。那个时候,几乎没人挖。每个人都知道买披萨的那个人。他是第一个使用 GPU 进行挖矿的人。结果,他一次开采了数万个。中本聪还给他写了一封电子邮件,说,你能不能再慢慢挖?如果一个人挖了它,你必须让其他人也玩。

所以即使是比特币,包括我们目前所有的去中心化应用,一开始的问题是如何扩大规模,如何产生网络效应。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创始团队和创始人不需要有任何顾虑。你怎么能把这件事往前推进,你可以为所欲为。不要想我是不是在这里扮演了太多的角色,是的,并没有过度集中。这些担忧是为了未来。刚开始的时候,还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没有突破网络效应的关键规模,就会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向前发展。

已达到一定规模,如仿乙醚。现在它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用加文伍德的话来说,V神仍然扮演着一个仁慈的独裁者的角色,那么他是否应该继续扮演这个角色?

其实我觉得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是目前的链上治理技术已经发展起来。从 Decred 到现在,Tezos 和 Polkadot 可以实现非常好的链上治理,一个去中心化的协议应该把治理放在链上,并用清晰的代码编写的治理规则来决定链的发展方向。

现在最新的链上治理技术可以支持全面的链上治理。甚至治理规则本身也是用代码编写的。如果他们通过投票,他们可以在没有分叉的情况下自动升级。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创始团队不接受链上治理,他已经获得了最大的影响力,他不想降低自己的影响力,但仍然想利用最大的影响力继续让自己受益,应该怎么做?我们的确是?

我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去中心化应用的基石是可分叉性》,这个文章叫做可分叉性。这个词应该是我提出来的。去中心化应用程序或链必须保持可分叉。

以前大家都认为分叉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但现在回过头来看,它是最好的进化方式。分叉后,两条链分开,所有历史数据都保存了下来。每个人都可以遵循自己的主张。发展方向。最后,谁做的好谁做的差,取决于谁能形成更大的共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化机制。

比如我们现在觉得 Facebook 太垄断了,它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但我不能 fork Facebook,因为 Facebook 的数据不是公开的,它存在于一个私有系统中。但如果 Facebook 是区块链,就会有人说扎克伯格的领导不好,让我们分叉 Facebook,让我们做一个真正民主化的 Facebook,不会愚弄公众。

百度比特儿是谁创始人

因此,可分叉性是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和区块链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属性。因此,在整个链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是否有人试图降低分叉性。.

一旦可分叉性降低或移除,链条将非常危险。我们在“新经济人”群讨论的时候,杨敏道提出,链上治理是成文宪法,可分叉是一场暴力革命。这两种方式都应该向公众开放。我们应该每天依靠成文宪法,但在必要时也要维护这种革命权。

NULS冉晓波:去中心化不是绝对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实际上是相对的。许多公链项目都在寻找适合自己项目发展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平衡点。我觉得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目标,只有看这个目标是什么,才能具体规划好发展路线。

顺着刚才王总和刘总的话题,他们非常赞同。作为公链项目的创始团队,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积极推动项目的发展。当项目发展到一定规模时,量变会导致质变。一些能力更强、对项目贡献更大的社区成员就出生在社区中,也许他们可以带领项目更上一层楼。

我们也是一个坚持向社区自治方向发展的公链项目。团队最重要的使命是使项目能够自建和发展,从而融入社区。我认为这就是团队完成任务的方式。近日,NULS的两名核心团队开发成员加入了社区成立的组织CCC,NULS项目中微服务架构的核心部分是由社区成员创建的。要让社区完全实现自我驱动和自我进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重要的是社区人才队伍和运行机制的建设。

冯庆平:第三个问题,区块链网络就像一个全球帝国。治理是一个永恒而必要的话题。结合治理的形式,出现了很多观点和实践,比如链上治理、链下治理、二合一治理。我们的问题是,对于治理实践,您是否有一个理想的治理模式?

NULS冉晓波:从目前区块链项目的发展来看,未来逐渐走向链上治理是必然的。然而,链上治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我看来,治理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资金治理,二是人员治理,三是信息治理。

区块链在资金治理上应该是公开透明的,所以链上治理是非常合适的,通过智能合约和多重签名,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可以实现完整的社区化管理方式。

人事治理其实很复杂。团队管理中有多种角色。有些角色适合公开竞争,有些则不适合。所以我们可以采取的是链上选举和链下治理的结合。事实上,星云提出的星云三会是链上和链下的结合。

三是信息治理。区块链其实可以很好的做信息治理,可以实现加密对话和公开对话。然而,目前区块链的链上信息沟通效率非常低。比如我们不能用区块链做直播或者开视频会议,甚至聊天我们都会觉得几秒钟的确认是浪费时间。

我在NULS社区设计了POC的共识治理框架。这个框架是通过链上治理来实现对资金的所有治理,一些核心角色通过链上治理来竞争。结合这个框架,CCC 成员 Berzeck 提出了一套 Nulscacy 的运行机制。有兴趣的可以分享给大家。在区块链治理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大家的共同智慧来帮助我们提出宝贵的建议。